标题: 西西《传声筒》:误读也是一种美 [打印本页]

作者: gordon813    时间: 2016-12-9 10:25
标题: 西西《传声筒》:误读也是一种美
西西《传声筒》:误读也是一种美

[attach]986116[/attach]

  我们常常以为“误读”是指说错话、读错字,误解其他人的意思。殊不知,将这个词语放在文学语境中,却别有深意。在比较文学中,误读是指读者用自己的知识与见识解读文本,是表达个人观点的一种方式。著名女作家西西在《传声筒》中将有关“误读”的观点阐述得更清晰易懂。这是一本“误读”集锦,并非许多读者理解的书评集。

  西西原名张彦,一九三八年生于上海,后随父亲移民香港。她是一位创作能力极其丰沛的作家,在诗歌、散文、小说和童话等多种文学体裁上均有建树。对于文学,尤其是小说,西西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小说家就是信息的传达者,不管是以真实史料为背景,还是完全虚构的内容,作家所起到的都只是一个传声筒的作用。

  那么,“不同的传声筒有不同的声音,对于一本小说,担当传声筒的转述者,到底是捍卫,还是出卖了作者?”为了解答上述疑惑,西西自愿当起了传声筒的转述者。在本书中,她选取了自己喜爱的小说和诗歌,逐一为读者复述解读。所谓复述,便是以文本为中心,将西西的理解融入其中,重新编排讲述。西西或紧扣文本,或解读作家,或讲解原作外延的风土人情。貌似有些篇章顾左右而言他,实则西西已讲出了隐藏于原著中的深邃道理。

  如此,我们读到的更像是西西的小说,而不像作家本人的。苏珊·桑塔格在《反对阐述》中提出反对读书人、评论者把作品误解误读。可西西却不以为然地说:“误读不断产生新的趣味和意义,各人有各人的误读,每一个人都从原作中创造自己的宇宙。”

  的确,通过西西对名家名著的解读,我们看到了西西文学宇宙的光芒。她带领我们从文字中突围,跳脱文本的局限,令我们感知文学之外是生活,而生活之内有文学,是人类独有的精神享受。

  例如书中那篇《帕拉马里博鹦鹉》,堪称细微之处见真情。如果不是她提起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马尔克斯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乌尔比诺医生家的鹦鹉,我们恐怕会完全忽略它与爱情的关系吧。凡是读爱情小说的人,一定会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辗转反侧,谁会去惦记一只鹦鹉呢?当然,这就是西西“自鸣得意”的误读,是她智慧结晶的输出,也是她博学的迷人之处。

  难怪西西在序言里说:“打开一本书,有什么比误读更充满参与的感觉?祝误读愉快。”原来,在她的眼里,误读也是一种美。






欢迎光临 (http://imap.zas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