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宝宝得了母乳性黄疸怎么办?导致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151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4-14 0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亲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特别高,使胆红素在宝宝的小肠中被重复吸收,于是,宝宝便出现了黄疸并持续不退。那么导致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有哪些?宝宝得了母乳性黄疸怎么办呢?一起来看看。

导致母乳性黄疸的几类原因

1、喂养方式

如果喂奶延迟、奶量不足或者喂养次数减少造成肠蠕动减慢,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迟等原因是造成肠道的未结合胆红素会吸收增加,造成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有争论。

2、母乳原因

出生后一周以上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血胆红素超过传统的生理性黄疸的标准,称为晚发性母乳性黄疸。

3、肠道微生态原因

胎儿期间消化道内是没有细菌的。新生儿出生迅速进入机体,其种类与数量迅速增加并于第三天已接近高峰,逐渐建立并维持着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肠道中某些细菌还能转化肠道内的胆红素形成粪胆原排出体外,以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但是有的母乳喂养儿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也是造成少部分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4、其他原因

有一些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与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苷转移酶1基因突变有关,使得黄疸加重或消退时间延长。

宝宝得了母乳性黄疸的处理

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期,且总血清胆红素值高于220.6.5μmol/L(12.9mg/dl)或者迁延不退,超过生理期限仍有黄疸,总血清胆红素值大于34.2μmol/L(2mg/dl)可继续母乳喂养 同时进行光疗。

对于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总血清胆红素低于256.5μmol/L(15mg/dl)可继续母乳喂养,加强监测。如果总血清胆红素高于256.5.~342μmol/L(15~20mg/dl),可以暂停母乳3天,并配合光疗,改用配方奶喂养.黄疸可以消退50%,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虽有轻度上升,但随后逐渐降低至消退。在此期间乳母需要按时挤出母乳,排空乳房,有利于孩子恢复母乳喂养后能够获得充足的奶量。

早产儿当总血清胆红素到10毫克/分升(171.0μmol/L)即应警惕,及早干预。

停母乳三天,使用配方奶喂养,建议使用小杯子喂奶,不要使用奶瓶、奶嘴。否则停母乳3天后孩子会拒绝妈妈亲喂母乳,不利于保证纯母乳喂养成功。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7 19:54 , Processed in 0.801357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