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娱乐综合] 奥斯卡提名内地遇冷,中美主流电影审美早已分道扬镳

[复制链接]

 成长值: 15370

灰铜v1_05绿铜v3_04灰金v1_05绿银v3_04绿金v3_01紫铜v2_01紫铜v1_05紫银v1_01灰铜v3_01绿金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0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往常一样,刚刚公布的第90届奥斯卡的提名里也没有国产片。如果说对于这一点我们早已习以为常,那么对提名中大量美国片的陌生感以及这些电影在内地的遇冷,大概可以算是这两年的新动向。
文艺青年们当然可以真正的、或假装对《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早已如数家珍,但中国主流观影群体对美国主流电影的态度已经日趋冷漠。
眼下,《神秘巨星》和《无问西东》牢牢占据着票房大盘的前两位。在美国连庄的《勇敢者游戏》只能稳居“第四”;岁末压轴的《星球大战8》豪取12.649亿美元夺得2017票房冠军,但在内地上映21天票房仅2.66亿,排片也只剩0.6%;而在上届奥斯卡被提名的《第一夫人》,上映7天,票房165万。
爆米花大片犹遭冷遇,更不用说本届奥斯卡提名已经彻底沦为文青的狂欢。这些夺冠热门的文艺片,简直是初次进入内地影迷视线。《水形物语》和《三块广告牌》针锋相对,《伯德小姐》和《逃出绝命镇》惊喜入围。

顺便一提,我们的选送电影《战狼2》毫无悬念的初试出局。但这已经丝毫不能让我们的内心有所波动。甚至连硬糖君这样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的人,都可以充满文化自信的指出:刚刚逃出“太白”泥潭,又陷入“性侵”泥淖,90岁的奥斯卡离美国大众也越来越远。而中美主流电影审美,也日趋分道扬镳。
美国电影和代表美国电影光荣与梦想的奥斯卡,对内地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不要说对大众,即便是对于专业媒体,奥斯卡都正在变成一个不得不蹭、但又乏善可陈的鸡肋热点。
奥斯卡的政治正确与非主流
去年,奥斯卡就已经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正确”,黑人当道、女性崛起、新人辈出。《爱乐之城》和《月光男孩》瓜分奥斯卡,马丁斯科塞斯、李安等大导无缘提名。
今年,由于奥斯卡“公关鼻祖”韦恩斯坦陷入性侵丑闻,随后牵扯出诸多大佬级性侵案,在整个美国甚至全球都刮其反性侵旋风。在整个好莱坞极力公关的同时,奥斯卡也拼命修补,同样有性侵丑闻的詹姆斯·弗兰科就未能入围。

与此同时,提名名单充分体现出了多样化,长期被好莱坞忽视的女性电影人扎堆崛起,为了延续奥斯卡“求新”战略,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雷德利·斯科特均未能入围提名名单。而《伯德小姐》和《逃出绝命镇》,均是导演处女作,且获得了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双提名。
有趣的是,这两部电影一部是女性电影的代表,一部是黑人恐怖影片,求新和政治正确的高度贴近,未免过于巧合。你们真的是看电影艺术水平来提名的吗,还是看中心思想和核心价值观选的?
这些电影在中国内地当然毫无水花。如果说去年《爱乐之城》在内地上映还能强行“拉票”,今年《三块广告牌》只能在艺联小范围上映。虽然上映日期和奥斯卡颁奖礼高度重合,但是由于这部电影只能在89个城市预计600多个电影院上映删减版,估计只能在文青圈引起细微反响。

另一部热门影片《水形物语》尽管获得了13项提名,但这部讲述“人兽恋”的非主流影片,很难被主流观众所认可。这部电影去年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金狮奖,如今获得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导演、女主角、男配角、原创剧本等共13项提名
奥斯卡的选片口味与欧洲最小众、选片最怪异的电影节一致,多少有些“非主流”色彩。其次,诺兰尽管被提名最佳导演,但按照近几年惯例“陪跑”可能性极大。而实事求是的说,《敦刻尔克》又何尝不是反传统、非主流的?
即便是在内地已经成功上映的提名影片,《敦刻尔克》累计综合票房3.39亿,《致暗时刻》3728.5万,两部影片均与期待值稍有差距。
曾经代表着大众审美的奥斯卡彻底陷入了“文青怪圈”,背后或许不仅仅是风向的转变,而是政治、艺术多重合力的无奈转折。
中美大片,完美错位
都是美国片的奥斯卡提名名单不被内地大众关注尚可理解,但国内影迷曾心心念念的最佳外语片,如今也被彻底忽略了。
在第五代导演当道的年代,华语片登顶奥斯卡还被无限看好,每年选送“申奥片”都能引起巨大的反响。但是近几年,华语申奥片仅仅沦为了调侃的笑谈。去年,黄晓明主演的《大唐玄奘》击败《长江图》、《路边野餐》申报就尚存疑虑。今年,选择占据全年票房10分之1的商业动作大片《战狼2》,也让很多网友感到无奈。

毫不意外,《战狼2》首轮就草草出局,但也很少有人跟踪这桩新闻。虽然《战狼2》也曾在北美上映,但由于华语片在北美上映范围有限,无法代表广大美国群众的喜好。但总体而言,《战狼2》也仅仅是一部合格的B级动作片。
美国人不爱看中国大片我们早已习以为常,哪部片他们爱看了,才算新闻;但如今,中国人似乎也不爱看美国大片了。
2017年初,《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在内地上映,因为有姜文和甄子丹两大华语电影人,所以备受期待。结果,这部电影差点被性喜剧《情圣》吊打,最终票房4.77亿,表现较为惨淡。

而今年,正归血统的《星球大战8》也未能让人满意,目前累计综合票房2.65亿,从上映开始就被《前任3》死死压制。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超级大片全球票房均破10亿美元,内地票房遇冷的同时豆瓣评分均超过了7分,明显的叫好不叫座。
如此巧合,是两部国产小成本性喜剧战胜了两部美国大IP大片,从中尽显中美主流观影群体的审美差异。国内观众已经形成自己一套电影审美体系,美国大片魔法正全面失灵。
小众批片爆红,美国审美影响力下降
如果说类似于《变形金刚》、《加勒比海盗》系列的没落,是本身内容烂尾所致的自动抛弃;那么像《星球大战》系列这样口碑依旧坚挺的大片,票房还是不理想,就不得不去重新评估美国大片在中国所面临的竞争环境。
其实从整体来看,国产片并不足以给进口片造成太大的威胁,去年国产片票房也仅有几部超级爆款支撑。好莱坞超级大片的没落,主要是受到小众批片的冲击。
虽然二者的票房体量级不同,但是小众批片爆红带动了内地影迷审美取向的转变,观众更愿意选择内容本身与自己形成情感共鸣,而非豪华视效带来的感官冲击。
去年,从《摔跤吧!爸爸》到《看不见的客人》再到《天才枪手》,小众批片强势崛起,带来的更多是对叙事、情绪、现实主义的全面靠拢。
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何《芳华》、《无问西东》甚至《前任3》票房突然性爆发。这种现实主义的受众覆盖面,显然超过了单纯IP的粉丝群。观影对于真实生活的共鸣和宣泄,显然要高于对大IP里别人故事的渴望。他人之酒杯精美与否不是最要紧的,关键是能浇自己之块垒。
今年,小众批片仍然处于风口。正在热映的《神秘巨星》尽管口碑不如《摔跤吧!爸爸》,但是凭借着阿米尔汗的个人号召力和对印度电影的期待值,电影有了一个极为可观的开局,导致其综合票房有可能突破7亿大关。在两年前,这对于一部小国别批片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这样的电影越红,同类小国别批片就会越多,好莱坞的爆米花大片就越难以在内地叫座。如此“恶性循环”,无疑让美国审美在中国的影响力日趋下降。
也是美国电影不争气,近两年,好莱坞长期缺乏顶级导演执导的剧情片为主的“中段电影”,想反攻何谈容易。
这种中美主流审美差异,可能对于两国电影的发展影响更大。内地市场会成为中小成本现实主义电影的天下么?北美在缺失了中国这一大票仓的强力助攻后,又该如何让好莱坞继续称霸全球?而曾经将“中美合作”、“入股好莱坞”作为战略金针的中国影视公司,大概也早已感觉到这股美国寒流了吧。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9 17:25 , Processed in 1.953555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