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中国近代史》作者:徐中约(美)【TXT】

[复制链接]

绿银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简介
徐中约
(Immanuel C.Y.Hsü,1923-2005)
  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著作严谨,专长中国近代外交史。194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4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主任、荣休教授。学问严谨,著《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的外交,1858-1888年》(哈佛,1960)《伊犁危机:中俄外交研究,1871-1881年》(牛津,1965)等,翻译了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哈佛,1959)。其经典力著The Rise of Modern China《中国近代史》由于政治原因在大陆为洁本(删减本),香港中文大学于2005年推出第6版。1971年,由圣巴巴拉分校几百位教授组成的学术评议会遴选徐教授任"研究讲座"(Faculty Research Lecturer),此乃该校最高的学术荣誉,1998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伟伦讲座教授。

出版者言
  中国近代史为一门基础的大学课程,而在港台两地以中文为主要媒介的社会里,中国近代史以中文讲授,课本以中文书写而成,理所至明。可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因为中国政治动荡,以中文撰写公正不阿的近代史著述,实在困难。恰巧五十年代以来,受过正规的历史学训练、通晓多国语言的华裔学者的作品陆续涌现。但因专业需要及巿场考虑,其中大多以英语成书,《中国近代史》就是这样一本作品。其实,近年来不少这类作品在大陆及台湾相继出版汉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术为天下之公器,若能摒弃文字之异、畛域之见,将来近代史研究的学术成果可以预见。
  本书按年份分上下两册编排,上册从1600年起以迄1923年,下册则始自1911年而终于1998年。中国近、现代史分期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以上的分册方法一方面可以避开争议,而另方面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又比较有弹性。
  原书序言、第一至十一章及第二十二至三十九章由计秋枫博士译,第十二至二十一章由朱庆葆博士译,第四十至四十二章由郑会欣博士译,全书由茅家琦和钱乘两位教授审校。原稿最后上呈徐中约教授过目。本书稿翻译过程当中,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的梁元生、刘义章及张学明三位教授,提了不少宝贵的意见,而当时任文学院院长的郭少棠教授更执笔写序推介本书。
     翻译及编辑超过一千页的专著,实非易事,除语言习尚之外,人名、地力、机构名称的互译,重新检索引文以还本来面目等等,不一而足,挂一漏万在所难免,若能发现,烦请转告,以祈再版时更正,幸甚。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俺下过您的E书了,谢谢啦 。。。查看更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9 18:15 , Processed in 1.524066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