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娱乐综合] 单季9.7,HBO杀手锏,这才是真正的神剧,好嘛!!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2710

绿铜v3_04绿银v3_04灰金v1_05紫铜v1_05绿金v1_01紫铜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2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这么一部剧,曾经一直被主流忽视(6年时间,只被艾美奖提名2次)
但是,现在只要一提到它,就会被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美剧!”
问英才,几沉埋,沧海遗珠,当著在鸾台。
它走上神坛,成为HBO,甚至整个美剧史中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每当响起熟悉的片尾曲,感觉像是久别重逢,回想起曾经茶饭不思、一心刷剧的时光…
The Fall
Blake Leyh - ...And All The Pieces Matter, Five Years Of Music From The Wire [Deluxe Version]
《火线》
The Wire
《火线》是由美国金牌编剧、制片人大卫·西蒙一手操刀开发的HBO罪案剧集。
它首播于2002年6月2日,完结于2008年3月9日,6年时间、一共5季60集。
熟悉美国罪案剧的美剧迷,一定对大卫·西蒙这个名字十分熟悉。
《堕落街传奇》《街角》《黑色乌托邦》《忧愁河上桥》都出自于他之手。
但是,他最成功,也最引以为傲的作品还是《火线》!
在创作之初,他本来想跟搭档艾德·伯恩斯拍摄一部警察题材的电视剧。
其中的毒品交易、监听风波、官僚腐败等内容,让曾经在《巴尔的摩太阳报》工作12年的他似曾相识。
后来,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决定拍一部关于巴尔的摩这个城市的写实主义罪案剧。
《火线》就正式诞生了!
《火线》是巴尔的摩的风情画,更是美国社会的浮世绘。
整部剧从多角色、多线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美国社会的芸芸众生和生存现状。
将警察政治学、底层生存学、美国司法体系黑暗问题毫不留情、一丝不挂地揭露出来。
为了更真实刻画出一座美国城市,给观众一种无比真实感,剧中的很多角色都借鉴了当地的真实人物案例。
每季也围绕着不同的主题,进行重点剖析和揭露,将触角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火线》既不是在散播希望,也不想取悦观众,更不是要贩卖廉价的胜利。
它是要讨论群体——官僚机构、犯罪组织、毒品文化、资本主义对个人的影响。
它并不是纯粹的娱乐品,它是一部表达些许愤怒的剧集!”
就是这样一部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罪案剧,在HBO播放期间承受着太多的“冤假错案”。
它不是有点惨,而是特别惨!
从2002年首播开始,受到剧情多线、档期不对,黑人俚语太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火线的收视率都十分低。
甚至还一度面临被砍的危险。
收视率比不过人家,那么,作为一部有深度意义、制作精良的HBO剧集,在评奖上应该有点优势吧?
但是,想象太美好,现实太骨感。
《火线》在艾美奖上严重被轻视和忽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想当年,《黑道家族》可是获得100+个艾美奖提名啊!
唉!!气煞我也!!
虽然收视率低和主流不认,但是在评论家的眼中,它依旧是当之无愧的美剧之王。
《时代杂志》《娱乐周刊》《芝加哥论坛报》《卫报》等都对它不吝赞美之词。
连连错失艾美奖,《时代周刊》抱打不平:“相比艾美奖,《火线》更应该拿诺贝尔文学奖!”
有的评论家甚至说,“这就告诉大家千万别把艾美奖太当真!艾美奖的做法,就像诺贝尔奖从不颁给托尔斯泰一样。这并不能掩盖托尔斯泰的光芒,反而让诺贝尔奖蒙羞。”
时间的脚步来到了2018年末。
如今,外媒经常评选“最佳美剧”、“观众最喜欢的美剧”之类的榜单,它屡屡登上第一的宝座。
豆瓣评分均在9.5+
“HBO第一美剧”、“美剧中的神作”、“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视剧”、“美剧中的莎士比亚”…
它名声大噪,霸气侧漏!
据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最喜欢的美剧正是《火线》,最喜欢的电视角色也是《火线》中的Omar一角。
奥巴马与大卫·西蒙
经过岁月洗礼、历史的再次检验之后,《火线》已经被大家认可。
它的地位和价值无需再次证明,更无法撼动。
罪恶之城,体制之殇
巴尔的摩市,美国最大的独立城市,美国主要海港之一。
在总人口中,64%是黑人,30%是白人,它也成为美国黑人比较集中的城市。
毒品盛行、以权谋私、道德败坏、治安骚乱、经济衰退、贫穷加剧…
黑人文化为主,多元文化融合的巴尔的摩潜伏着更多黑暗丑陋的一面。
“没有任何一个电视剧会如此钟爱一个城市,如此充满热情地诅咒它,又如此灼人地歌颂它。”
为了全方位展现这座城市的一切,包括角落的黑暗和恶臭。
《火线》从街头毒品黑帮、港口走私、官僚政治、教育系统和无良媒体等不同视角入手。
它刻画着整个社会的群像,记录着一件件的罪恶和轮回往复的宿命。
在警察内部,以中队长Daniels为首的调查小组,听从上级的安排,负责调查和监听街头毒品团伙的犯罪活动。
警察和法庭为代表的执法部门。
但是,上层并不在乎每一次的调查和刨根问底。
他们只是走过场,查一点毒,逮几个小毒贩,应付选民和媒体,为自己一点点政绩就ok了。
此时,美国僵化的司法体系内部也存在着勾心斗角和利益交换。
夹在中间的调查小组处处受限、左右为难。
在各种被使绊子和威逼利诱之下,调查小组从毒贩集团、走私、洗钱调查到政治献金、官员贪腐。
一场场触目惊心的事件逐渐拉开…
罪恶的腥臭味也延伸到了市政厅的议员政客们。
在政客的心中,有了优秀的政绩,才能有往上爬的可能;有了足够的政治献金,才能资本继续升级。
逼宫、黑白颠倒、金钱至上、靠着要挟和交易在政治场上浑水摸鱼。
这群政客们早已经成为僵化体系中的蛀虫。
他们靠着一张能言善辩的巧嘴、一副厚脸皮,利用规则生存于游戏之中。
权游小指头饰演老油条Carcetti
作为被攻击和调查的对象,巴克斯戴尔、斯坦菲尔德贩毒团伙成为调查小组的眼中钉。
这群贩毒势力在贫民窟不断蔓延滋生,霸占了巴尔的摩市的毒品市场。
两大团伙之间也分庭抗礼、展开黑吃黑的吞并游戏。
毒贩们可不是一群头脑简单的傻蛋。
行事谨慎、听见风吹草动就会改变策略,将警方玩弄于股掌之中。
有组织、有纪律,有统一的暗号流程,一时让警方无从下手。
此外,懂得利用法律漏洞的他们,更靠着律师来了一场场金蝉脱壳。
即使犯了杀人罪,靠着巧舌如簧、投机取巧的辩论策略和金钱保释,他们也会平安度过、重罪轻罚。
同时,得益于警察内部的内斗,贩毒分子也得到了不断洗白、摆脱嫌疑的机会。
作为底层的蓝领阶级,他们的命运比毒贩没好到哪里去。
低收入的他们为了保持饭碗,决定通过政客,给自己谋划一个生存和吃饭的机会。
为了准备政治献金,希望那群蛀虫能够体察港口的困境,而不惜走上走私犯罪的道路。
单纯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摊水有多深,这场游戏又多黑。
不懂得游戏规则的他们,最终只能成为替罪羊。
令人遗憾的是,在毒品盛行的社区,学校教育机构也不能幸免于难。
还记得剧中有一个桥段。
Wallace的弟弟算不出数学题,但是算卖毒品的钱却十分流利。
“你他妈毒品都能算的清楚,教科书上的题目怎么就不会算呢?”
“算错了,他们会搞死你。”
教育资金不足、教育的缺失、家庭成员都是吸毒贩毒...
这让更多黑人小孩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社会无力解决的难题。
从下至上已经全盘腐烂,哪里还有生命力的根茎?
就连当地的媒体《巴尔的摩太阳报》也靠着虚假新闻参与到这场政治游戏的浑水之中。
为了盲目追求普利策奖的荣誉,管理层视而不见,装聋作哑。
甚至对任何干预的内部人员进行处理,清除异己。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 13:35 , Processed in 1.805617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