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赖桑的千年之约》:种树的男人 [打印本页]

作者: cooldaddy    时间: 2017-7-5 18:31
标题: 《赖桑的千年之约》:种树的男人
本帖最后由 cooldaddy 于 2017-7-5 18:33 编辑

      法国作家让·乔诺的短篇《种树的男人》,触动了很多人心底的柔软,一个为了种树而种树的老人,仅凭一人之力展示了人类的匠心之力。在台湾,果真存在一个种树的男人,种树之于他,是事业和野心,但是这野心所指又纯粹得可爱:用尽一生种下五十万棵树,留给自然。肖楠、红桧、牛樟、榉木、五叶松、扁柏、红豆杉……这些树的名字自带草木馨香,仿佛仅仅念一遍就能感受到赖桑的山上清冽的水汽和潮湿的阴凉。


《赖桑的千年之约》    陈芳毓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不砍伐,不买卖,不传子”,这个三不原则成为赖桑的种树信条,也是他做这一番事业的初心与姿态:种树,是向自然的弥补,亦是对自我的赎救。从一开始的不毛之地到绿野山林,做出选择并坚持下去,就是赖桑所做的全部,这一大片绿色奇迹的背后,就是由这样简单的理念在支撑。然而这大白话一般的诀窍,鲜有人真正能走下去。书中最感人的部分,莫过于在起步阶段,赖桑种树的捉襟见肘。放弃了家族企业和财富利禄,将全部的生活重担都交给妻子,赖桑像一个朝圣徒一样义无反顾地扎进山林。在浩渺的自然面前,赖桑以一人之力,补救人类的罪过,像一个单枪匹马却要力挽狂澜的勇士,一路无数坎坷荆棘,到了赖桑口中,不过轻描淡写一句:“种树,是挖洞而已!”个中艰辛,冷暖自知,只是与这无边浓荫相比,泪汗不足为外人道也。从无到有,从一到万,读者在书中跟随着赖桑的脚步,看愚公何以移山,聚沙何以成塔。五十万棵树的目标已经完成了五分之三,奇迹不过是恒久的坚持和始终不变的初心。

  台湾人对自然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依赖与羁绊,就像书中的赖桑一样,在很多台湾人眼中,自然和人之间是切实的血脉关系,是渗透到烟火生活每个角落的日常,很多岛屿城市和国家都有类似的心理,四面环海,吃穿用度都与岛屿生态紧密联系。在这层意义上,种树的赖桑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隐居山林者,所谓解甲归田,所谓泛舟五湖,依然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然成为人格的脚注,成为与城市文明相对立的环境选择,在山林快意背后隐隐透出自绝于人世的落寞。但赖桑的种树从一开始就是积极入世的雄心壮志,支撑他坚持的,正是所预见的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回报。他所做的是一个有目标、有规划、有执行的宏大事业。几十年下来,赖桑在种树事业上得投入已经有二十亿新台币(约四亿人民币),收获的是三十万台湾珍稀树种,是荒山变成伽蓝地,是曾今离散的亲情用更加紧密的方式联结在一起。

  都市文明在科技的道路上飞驰,仿佛随时会失控的大型机器。身处其中的我们在洪流中盲目追逐,超速带来的不是起飞的愉悦,而是无法着地的恐慌,失去与土地的联系也就失去了根基。英剧《黑镜》中一集,愤怒的男主人公无法忍受生活在被操控的人造环境而奋力反抗,试图破坏过分人造的生活,而最后他看着全息投影墙壁上一望无际的森林影像,陷入一种妥协的安逸。看,人是多么容易满足,大树与土地的联结,象征了生命最原始的根基力量。反观当今,某支付软件推出的森林计划,在朋友圈子中刮起互相采集绿色能量的热潮,隔着屏幕看着遥远的荒原种下属于自己的一颗小树苗,即便可能这辈子也不能亲自去看一看,很多人还是怀揣“吾家有树初长成”的喜悦四处分享。这样微茫的喜悦,假如乘以十万,三十万,五十万呢?这就是赖桑所拥有的大欢喜,生活的简朴带来的是精神的富足,山林回馈给他的,是新鲜的氧气和生命的活力,和大地上永远留下的印记。

  最后,这本书还有着浓浓的“台味”,纪录片式的叙述,和大量的人物访谈,最大程度地还原、贴近赖桑的种树人生,从中亦能管窥台湾从上世纪到当今的社会变迁与环保意识的发展。






欢迎光临 (http://imap.zas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