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清朝本质上还是富裕的,所以民间起义没有达到此起彼伏的程度。否则也不可能有能力配赔那么多钱。内忧外患确实有,但太平天国小富即安,又赶上一个懂得不去让皇帝猜忌的政治型将领曾国藩。外患确实有,但所有外国都没有去选择占领大清,而是选择割地赔款,因为进的贼多,贼互相妥协反而给了大清苟延残喘的机会。即使到最后,孙中山推翻清朝,其实本质上也不是农民起义。
而是资本主义起义,资本主义崛起的太慢也是晚清死的慢的原因。我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应该还是清的统治集团没有受到国内精英阶层的质疑和反抗。晚清外患虽多,但一般都是惩戒性的,没有颠覆性的外来战争,通常都是通商、割地、赔款这几样。内忧例如闹的厉害的太平天国时期算是小规模的精英带领的暴动,看上去很热闹,其实他们有很多局限性的,对江南的破坏性很大。
当时社会普遍共识未必如我们历史课本写的那么正面。这些内忧反而激发、锤炼了清的统治集团,大量实用名臣、人才被统治集团选拔和任用,一度出现了所谓的“同治中兴”,早期的洋务运动和公车上书都说明清统治集团在内部精英上还是高度认可的。真正做到颠复的是辛亥时期大家都觉得清朝统治集团不行了,预备立宪让社会各界看到了一个不思图变、尸位素餐的统治阶层。
无论是集团内部还是外部都有大批人离心离德,明白人都看出来中国要变而统治集团却畏畏缩缩让大批人寒心或愤怒,民心尽失。到1911年外有大批的革命党,内有袁世凯这样一群新的军事贵族,而两拨人又在终结清廷上达成共识,一切自然就水道渠成了!其实,并不需要事事寻个理由,即使有些聪明人看出一些,其它人道听途说一些,大部分也是牵强附会,马后炮,只是满足人的意义幻想,犯了机械主义的认知病。
有句话讲:医治不死病。事物的发展总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合,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结合,尽人事而知天命,人都是历史中的人,而非历史是人的历史。就如那赌场,久赌必输。就如人一辈子,最多不过百二十年。最多能活多久取决于基本架构,能死多快可以说取决于运气。没有人全知全能,没有人是常胜将军,人力有尽时,即指个体能力甚至人类整体能力的有限性,相对于宇宙时空的有限性。
若心无定见,就易演化出个人崇拜。我们一直讲盖棺定论,其实是以结果来定义前面是非;我们一直讲努力总结历史教训,但是仍不能保证可以预测未来。太阳底下无新事儿,却世事如棋局局新,触手可及,却又可望不可及,说的就是那,道可道非常道,即切实存在又虚无缥缈。就像年轻人看了商业书籍,恨不得立马成为下个杰克马,就像那花姑娘给你抛了个媚眼,就像那梦中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醒后空留遗恨,都是那造物精妙设计,人生幻象罢了。
未知是绝对的,生存压迫是绝对的,故迷茫困惑痛苦也是绝对的,追寻理由与意义也成了人的急切本能。只需知道,人为沧海一粟,并不是每件事情都一定会有个答案。好学谦虚并不一定是绝对真理,有时候也可以回避问题固执己见,只要更有利于现实生存。简单说,因为兵力投送问题。列强虽强,隔了半个地球,在当年那个运输条件下,隔半个地球运小部队打原始人可以,打封建国家就吃力了。东亚又没有几个能打的国家。后来出了一个能打的,日本,接下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