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科学家发现阿司匹林可作用于干扰素信号通路 [打印本页]

作者: cooldaddy    时间: 2019-2-26 08:56
标题: 中国科学家发现阿司匹林可作用于干扰素信号通路
  阿司匹林从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超过120个年头。
  从最初的一款解热镇痛消炎药,到发现能够抗凝血、预防心血管疾病。随后,又被证明对人们闻之色变的癌症具有预防功能。
  前不久,我们还报道了香港中文大学的科学家,在60万中国人队列中发现,服用阿司匹林与多种癌症发病率降低有关,尤其是肝癌、胃癌风险直接减半!
  而如今,中国科学家又为阿司匹林这个百年神药,续写了新的传奇。
  最近,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的李涛博士和张学敏院士团队,在人体细胞和小鼠模型中证实,阿司匹林通过其看家本领——乙酰化作用,能阻断一条重要的免疫通路(cGAS-STING通路)对干扰素反应的激活,从而可能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如红斑狼疮、艾卡迪综合征)。相关研究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上[1]。
左:李涛博士  右:张学敏院士

  与很多意外之喜的重要发现不同的是,李涛博士和张学敏院士团队一开始的目标就非常明确,瞄准了cGAS-STING这条免疫领域的明星通路。因为它被发现与诸多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疾病密切相关。
  人体细胞时刻要防范病毒的入侵。很多时候,病毒是将自身的DNA注入到宿主的细胞质中,以达到感染的目的。因此,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DNA,是免疫病毒的关键环节[2]。
  2013年,著名华人科学家陈志坚教授发现, 对细胞质中DNA的识别和介导,正是由cGAS-STING通路完成的。识别之后,cGAS-STING通路会激活干扰素反应,引发先天免疫,从而抵御病毒[3]。这个发现掀起了对cGAS-STING通路研究的热潮。
陈志坚教授

  不过,cGAS-STING通路对细胞质DNA的识别,并不是非常特异。细胞自身来源的DNA,如果出现在细胞质中,也会引发免疫反应。
  例如,人类的基因组中整合着逆转录病毒的DNA,这些病毒也会产生细胞质DNA;此外,细胞损坏后同样会产生细胞质DNA。这些自身来源的DNA也会通过cGAS-STING通路,激活干扰素反应[4]。也就是说,每个细胞都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这麻烦就大了。
  其实不用担心,要是真有这个问题,那人类怎么可能活到现在呢。人体进化出了一套的机制来清除内源的细胞质DNA,以防止自身免疫疾病发生。
  但是,这套清除机制也可能出问题。科学家之前就发现。红斑狼疮、艾卡迪综合征等患者体内, 清除细胞质DNA的降解酶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得细胞质中的DNA大量积累,从而使得cGAS-STING通路被长期激活,引发系统性的自身免疫反应[5]。
艾迪卡综合征多发于儿童,会损伤神经

  先天性的基因突变我们很难去弥补。不过,这些疾病的最终发生,需要所有环节都畅通。就像一个串联电路一样,只要我们切断了这条电路中间的一个节点,那整条电路就都断电了。
而cGAS-STING通路正是这样一个节点,并且自身还带有开关。

  我们知道,蛋白质的功能还受到化学修饰的影响。例如大家熟悉的磷酸化(就是在蛋白质上加磷酸基团),以及乙酰化(给蛋白质加上乙酰基团)等。这些化学修饰就像给蛋白质按上了一个开关,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功能(活性、稳定性或定位等)。
  这次,李涛和张学敏团队通过分析发现,cGAS-STING通路上的一个核心成员——cGAS蛋白,正好带有乙酰化修饰。这个乙酰基团很可能就是cGAS-STING通路的一个开关。
  不过,这个开关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通过多个实验,他们发现,增强cGAS蛋白的乙酰化,能抑制cGAS-STING通路,进而抑制免疫反应。也就是说,乙酰化确实就是控制cGAS-STING通路的开关。
乙酰化能控制cGAS蛋白的功能

  我们知道,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拿手好戏,正是对蛋白进行乙酰化修饰!
  那阿司匹林能否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呢?答案是肯定的。
  研究人员先在体外证明,阿司匹林能将cGAS蛋白乙酰化,并抑制其活性。又在艾卡迪综合征患者来源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发现,阿司匹林能在细胞质中有大量DNA存在的情况下,抑制cGAS蛋白,抑制cGAS-STING通路。
  随后,用阿司匹林处理患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模型小鼠,发现阿司匹林能在动物体内乙酰化cGAS蛋白,抑制干扰素反应,从而治疗小鼠的自身免疫疾病。
阿司匹林可以治疗小鼠的自身免疫疾病

  这个研究从体外到体内,从人类细胞到动物模型,都非常清晰地证实,乙酰化是控制cGAS-STING通路的开关。而通过阿司匹林的乙酰化作用,可以阻断cGAS-STING通路,抑制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目前,我们对于这些自身免疫疾病,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阿司匹林是一种使用广泛且廉价的药品。因此,该研究既“顶天”(探索前沿未知领域)又“立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意义非凡。
  当然,在歌颂阿司匹林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其本身也存在着很多局限。
  2018年7月, 《柳叶刀》曾报道,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是要看体重的。 2018年8月,《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又分别报道,对于心血管疾病危险中等的中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基本没有益处。
  因此,不要指望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对于任何药物都要实事求是,清楚其使用条件,并谨遵医嘱。
  最后,对于本研究的发现,阿司匹林是否真正能对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有效,效果多大,还得看临床试验的结果。让我们期待,中国科学家继续带来惊喜!






欢迎光临 (http://imap.zasq.com/~zazww/) Powered by Discuz! X3.2